主题
- #世界文化遺產
- #萬里長城
- #中國歷史
撰写: 2024-04-03
撰写: 2024-04-03 12:00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秦朝(始皇帝)時期至明朝時期建造的巨大城牆,是代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這座巨大的城牆主要為了抵禦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築,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中國人通常稱這座巨大的城牆為「長城」,而「萬里長城」這個詞彙在國外使用得更廣泛。
長城從河北省的山海關延伸到甘肅省的嘉峪關,地圖上的長度約為2,700公里,但實際上據說長達5,000至6,000公里。
這座巨大的城牆因其規模宏大,經常被稱為「唯一可以在月球上看到的建築物」,但實際上它位於無法從太空觀測到的距離。
萬里長城從秦朝到明朝,歷經1000多年的建造,因此各個區段的結構都不同。
早期使用泥土和稻草築城,明朝時期則使用磚塊建造了更加堅固的城牆。
特別是在明朝時期,使用了超越古代土城的石牆築造和加固等更先進的建築技術。
萬里長城的歷史與中國各個朝代的建設活動密切相關。
主要為了抵禦匈奴等民族的入侵而建造,不同的朝代對長城進行修繕和擴建,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明朝時期,萬里長城完成了現在的樣貌。
此後,中國各個朝代也持續修繕和加固萬里長城,使其成為歷史上重要的建築物。
目前,中國政府將萬里長城視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並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但由於遊客或當地居民的活動,部分長城遭到破壞或淹沒等問題。
中國政府在制定萬里長城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維護對策方面也面臨著困難。
萬里長城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獲得了重要的歷史遺產的認可,被評估為需要持續保護和研究的遺址。
最近,中國關於萬里長城長度和位置的發佈在韓國引發了爭議。
中國對以萬里長城為代表的各種城牆進行研究和發佈的結果,主張將其整合後萬里長城的長度有所增加。
對此,韓國部分媒體對中國的意圖表示懷疑,並引發了爭議,但東北亞歷史財團批評在沒有準確核實事實的情況下引發爭議。
這種爭議被認為是需要通過歷史理解和合作來解決的問題。
● 萬里長城以其建築的完美對稱而聞名。
以建築物中心為基準,左右完全一致,城牆內部設有堡壘、關口、塔樓、烽火台等。
城牆最頂部的道路是為了方便軍隊快速移動而建造的,城牆外側則設有傾斜的土堆,以阻擋敵人的入侵。
城牆的高度和厚度因地段而異,但平均高度為67米,厚度為45米。城牆的材料主要使用泥土、石頭、磚塊、木材、石灰等。
● 萬里長城是欣賞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建築物。
萬里長城上有許多傳說和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姜女的傳說。
孟姜女是修築萬里長城的勞工的妻子,丈夫在萬里長城上死去後,她為了尋找丈夫的遺骸前往萬里長城。但她沒有找到丈夫的遺骸,悲傷地哭泣。
她的眼淚流到萬里長城上,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倒塌,露出了丈夫的遺骸。之後,她與丈夫的遺骸一起自殺,她的墳墓在萬里長城附近。
這個故事象徵著在萬里長城的建設中犧牲的無數勞工的痛苦和哀悼。
● 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長的建築物。
萬里長城歷經數千年建造,有數百萬名勞工和數千名工程師參與其中。
萬里長城根據山地、平原、沙漠和河流等各種地形和氣候建造,並經受住了無數敵人的入侵和戰爭。
萬里長城是中國人民的歷史、文化、精神和身份的象徵。
评论0